聚丙烯酰胺处理煤泥水时,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有以下几点:
(1)聚丙烯酰胺用量。
对于处理煤泥水,需要添加适当的量才能有效地发挥其絮凝作用。可以根据所选择的煤泥水处理工艺及煤泥水性质通过试验来确定。
用量少将导致煤泥沉淀速度变慢,浓缩溢流较易超标,不能保证所要求的循环水指标,从而使洗煤产品指标难以稳定控制。用量过多,虽然加快了煤泥的沉淀速度,但易造成浓缩底流浓度过高。
一般浓淀速度,但易造成浓缩底流浓度过高;一般浓缩底流浓度要求在500g/L,即可满足压滤生产;用量过多使浓缩底流浓度有时高达700g/L以上,并且底流中聚丙烯酰胺含量增加,这样对底流运输及压滤生产不利,在压滤卸煤饼时煤饼不易脱落,增加了操作人员劳动强度,降低了工效;同时也造成了药剂浪费,使生产成本增加。因此,适量使用聚丙烯酰胺,不仅能提高絮凝效果、有效处理煤泥水,而且对保证洗煤产品指标、提高工效、降低成本也起着重要作用。
(2)煤泥水浓度。
不同的选煤厂对进入浓缩机的煤泥水浓度有着不同的工艺要求。
为降低煤泥水处理环节的压力,提高洗煤生产能力,对进入浓缩机的煤泥水浓度要严格控制,即旋流器溢流浓度应在70g/L以下,这样可使絮凝效果达到较为理想状态,煤泥沉淀速度较快。当然,煤泥水浓度越低,越对絮凝作用有利,但对于旋流器操作控制非常困难;煤泥水浓度越高,越不利于絮凝,煤泥沉淀速度明显下降,浓缩溢流难以控制,药剂消耗量增加,沉淀的煤泥较疏松,浓缩底流浓度较低,压滤形成煤饼时间长。当煤泥水浓度达到95g/L时,聚丙烯酰胺消耗量高达正常情况下的2倍,浓缩溢流还常出现超标,浓缩池中煤泥水呈悬浮状态,严重影响洗煤生产。所以,严格控制煤泥水浓度,对絮凝效果起着关键作用。
(3)煤泥水温度。
通过近几年的观察,煤泥水的温度发生变化对絮凝效果也产生一定的影响。
当温度较高时,煤泥絮凝效果较好,沉淀速度较快;当温度较低时,絮凝效果相对较差,煤泥沉淀速度较慢。此类现象在夏季与冬季较为明显。实际生产过程中,如要提高煤泥水的温度非常困难,为保证煤泥水及时取得处理,在温度较低时,特别是在冬季,可以适当提高聚丙烯酰胺水溶液的浓度。
(4)入洗原煤的性质。
入洗原煤性质主要决定于矿井生产的原煤性质。
由于开采煤层和井下条件的变化,不同时期矿井生产的原煤的性质会发生变化,所以入洗原煤的性质不是很稳定,有时差别非常大,如原煤灰分、粒度等的变化,这对煤泥的絮凝效果也产生一定影响。
当入洗原煤灰分较低时,煤泥絮凝效果较好,煤泥沉淀速度较快,絮团较致密,对煤泥水处理有利,可以适当减少聚丙烯酰胺胶体的用量;当入洗原煤灰分相对较高时,煤泥絮凝效果变差,絮团沉淀速度减慢,同时絮团也显得较为疏松,对煤泥水处理不利,需增加聚丙烯酰胺胶体的用量。因此,及时掌握入洗原煤灰分的高低,调整聚丙烯酰胺胶体的用量,对煤泥絮凝效果起着重要作用。
当入洗原煤粒度变小时,虽然进入浓缩池中煤泥水的浓度没有提高,但细粒煤泥的比例增加,此时如不加大聚丙烯酰胺胶体的用量,絮凝效果会随之变差,浓缩池中会呈现部分煤泥沉淀,部分煤泥悬浮状态,浓缩溢流易超标;同时浓缩底流浓度也较低,直接影响压滤生产。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煤泥水中的细颗粒增加,使各颗粒的总比表面积增加,只有增加聚丙烯酰胺的量,才能使大量的细颗粒结成絮团。